1. 医疗动态

    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医疗动态

压力之下,总是感到焦虑,如何面对焦虑这些你应该了解,,,

作者:马凤茹医生

近年来,焦虑、抑郁、强迫成为了高频率生活困扰人们的三个“顽症”,其中焦虑作为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,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特别常见的常见病。

前不久,中科院院士陆林在抖音与中国科协联合出品的科普栏目《科创中国·院士开讲》中给出了一份数据,新冠疫情发生以来,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的抑郁症患者,9000万焦虑症患者,超亿人出现失眠障碍等心理问题。

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同样也显示出,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,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%。

“隔离在家的居民,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,会出现抑郁、焦虑、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。其中有超过10%的人,在疫情之后,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。”

这些数据无不让人们对心理健康话题更加关注。那么,你是否真正了解焦虑呐?正常的心理上焦虑和临床诊断的病理性焦虑有什么区别呐?应该如何评测自己是否焦虑?焦虑的缓解和治疗方式有哪些?接下来我们会通过一系列文章,带您详细了解焦虑。


一、焦虑情绪、焦虑状态


(一)什么是焦虑情绪与焦虑状态?

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,是指对即将来临的事情、担心自己或亲人发生威胁生命安全、前途命运等不良后果的心境,是一种内心紧张、害怕、担忧、恐慌、不安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,通常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、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。


适度的焦虑,可以提示人们迅速采取措施,紧急调动资源,有效阻止不良后果的发生,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。事情过后、时过境迁、焦虑情绪多半缓解或解除。所以,焦虑在正常情况下具有积极意义。

处理方法:

焦虑情绪(焦虑状态)的处理方法主要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为主,或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进行调节。

可以根据不同症状分别选用精神分析、行为治疗、认知疗法、催眠疗法、箱庭疗法、森田疗法、内观疗法、家庭治疗、移空技术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。


但是,如果个人利益发生微小变化,便出现过度反应,或者并无客观原因长期处于焦虑状态,经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,担心患有不治之症,坐卧不宁、惶恐不安、伴有心悸、气短、呼吸困难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。属于病理性焦虑;可能患有焦虑症。


二、病理性焦虑(焦虑症)


(一)焦虑症概念: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,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、威胁或大祸临头,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,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。

(二)焦虑症基本特点:

①焦虑情绪的强度并无现实的基础或与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称;

②焦虑导致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的下降,是一种非适应性的;

③焦虑是相对持久的,并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,常常与人格特征有关;

④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紧张的情绪状态,包括胸部不适、心悸、气短等;

⑤预感到灾难或不幸的痛苦体验;

⑥对预感到的威胁异常的痛苦和害怕并感到缺乏应对的能力,甚至现实的适应因此而受影响等临床表现;

(三)焦虑症分类(急性和慢性两种)

1、惊恐障碍又称惊恐发作(急性焦虑症)

①惊恐发作的临床特点:是不可预测的、反复出现、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或场合;但有的人在特定场合或情景更易诱发。典型的表现是在日常活动中突然感到恐惧、紧张、心悸、气短、有的人感觉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;胸闷、胸痛、胸前压迫感、或呼吸困难、喉部堵塞感、出汗、眩晕、震颤、窒息感、发热或发冷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伴有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,害怕产生不良后果等,部分患者体验到无法控制的精神崩溃。少数人有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的感觉。


本病常突然发作,历时很短,一般5~20分钟,极少超过一小时,即可自行缓解;或以哈欠、排尿、入睡而结束发作。可反复发作,间歇期正常。

②预期性焦虑:(患者)在首次惊恐发作后,担心再次发作,称预期性焦虑。大多数(患者)出现过惊恐发作后,尤其是反复发作后,即使在间歇期没有症状,也频繁地担心再次发作,以及发作带来的严重后果。可继发疑病观念等。

③求助、回避:惊恐发作时由于强烈的恐惧感难以忍受,常立即要求给予紧急援助。在发作间歇期,60%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,如不愿单独出门、不愿到人多的热闹场所、不愿乘车旅行等,或出门时要他人陪伴;有一部分人继发广场恐惧、伴有抑郁情绪等。

2、 广泛性焦虑障碍(又称慢性焦虑症、自由浮游性焦虑症)

     广泛性焦虑是以慢性的、弥散性的对一些生活情景的不现实的过度担心紧张为特征。常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伴有头晕、胸闷、心悸、呼吸困难、口干、尿频、尿急、出汗、震颤及运动性不安等。但并非由实际的威胁或危险所引起,其紧张的程度与现实事件不相称。可同时伴有睡眠的改变、失眠、多梦、注意力集中困难、工作效率下降、易激惹、烦躁不安等。

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40岁以前多见,常用心理、躯体方面诱因。

临床表现主要有三组症状,心理症状、躯体性焦虑和运动性不安。


①心理症状(精神性焦虑)

表现为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,对日常琐事过度和持久的不安、担心;莫名的或无法理解的焦虑和烦恼。终日心烦意乱、忧心忡忡、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,以致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。

如果不能明确意识到担心的对象或内容,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、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者,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。

如果担心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,或生活中可能发生在其他人或亲友的不幸事件。比如,担心家人出门发生车祸等。焦虑和烦恼程度与现实不相称者,称为担心的等待。是广泛性焦虑的核心症状。

②躯体性焦虑

躯体性焦虑或植物性焦虑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,患者可表现手心出汗、恶心、心慌、心率加快、口干、咽部不适、异物感、腹泻、多汗等;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有尿频、尿急、勃起不能、性欲冷淡;神经系统症状有耳鸣、视物模糊、周身不适、刺痛感、头晕及“晕厥”感等。

③运动性不安

运动方面的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、肌肉震颤(眼睑、面肌、或手指震颤)、身体发抖、坐立不安、无目的活动增多,多汗、小动作增多,不能静坐,往复徘徊。个别病人有口吃,或原有口吃加重。可有肌肉紧张,肩腰背疼痛、僵硬感、动作困难。

(四)治疗办法

1、药物治疗(为主):

到医院就诊,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选择用药。

2、心理治疗(辅助):

治疗师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适合度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心理治疗。

参考文献:人民卫生出版社  精神病学教材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人民卫生出版社  社区精神医学